张红军 刘煜丨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实践,离不开兼具主体性和传播力的话语范式。对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思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为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明确了实践路径,即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全球沟通策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昂迈进的关键时刻,我们尤须加快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步伐,早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在国际传播语境中深刻理解中国话语
中国话语的内涵,广泛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结。在哲学领域,它代表着一系列根植于中国丰富文化传统之中的独特观念与思维方式,这些观念和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深邃和广博,还展示了中国对于宇宙、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理解;在历史学领域,是一种自主的历史理解与诠释方法,强调通过独特的中国历史经验来为现代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思想资源和参考范例;在文学领域,它观照的是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性的交融,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情感追求与审美倾向;在社会学领域,它专注于分析和解读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与功能变迁,为理解中国社会特殊现象提供了关键视角。
国际传播语境内的中国话语概念,既与这些概念紧密关联,又有独特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在国际传播语境中,中国话语是一个综合了中国文化遗产、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及国际视野的对外沟通机制,它既体现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与经验,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又明确阐述了针对全球重要议题的核心立场,彰显了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支持与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传播中的中国话语还凸显了中国对全球变化的敏感反应和对国际挑战的积极应对,它向世界释放的核心信息在于,中国不仅有意愿在全球问题上提供pg电子模拟器网站入口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具备在全球治理中引入新思维、新策略的能力。以上这些特质在诠释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指向的同时,也集中呈现了中国话语重要的国际传播功能,即不仅在中国与全球的积极对话中发挥核心作用,而且还在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中国智慧和pg电子模拟器网站入口的解决方案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须以中国话语为前提
在国际传播中紧紧立足中国话语,不单是语言策略的选择,还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呈现,是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话语是阐释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有效途径。中国话语融汇了中国历史哲学、社会愿景、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并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国际传播领域,这意味着中国话语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阐释机制,让国际社会能借此深入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全球行动背后的文化与思想根源。中国在应对负面国际舆论时所秉持的方法论,多数都可以从中国话语中找到根基。例如,面对西方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中国通过事实基础上的详细介绍,旨在帮助国际社会全面、真实地理解该倡议,从而构建一个理性、开放和基于互信的对话平台。这种做法与中国话语中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天下大同”等原则相吻合,展现了“一带一路”不仅是全球经济计划,更是基于中国长期文化信仰的选择,有效反驳了关于倡议的负面标签,突出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方面的积极角色。
中国话语为全球话语体系提供一种非西方视角。在当前全球多元文化共存、多元价值观交织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基于平等的全球话语体系,对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尤为重要。由于较早开启的现代化进程,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不平等的话语观念与表达体系长期在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其文化和价值观广泛传播。但随着全球新秩序的兴起,这一由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正在失去其立论基础,其解释力也在减弱。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新秩序、以平等多元为特征的全球话语新体系。中国话语,承载着中国千百年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实践成果,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提供了一种与西方不同的交流框架和理念。这种理念在国际交往中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互利合作,符合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在本质上也更契合一个公正、合理和高效的国际秩序的内在要求。
中国话语有助于促进真诚平等的国际对话。中国话语对于激发真诚与平等的国际对话发挥着核心作用,其蕴含的传统思想如“仁爱”“中庸”“集体主义”“务实精神”,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促进相互理解、尊重、合作与共赢的价值框架。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仁爱思想强调国际关系中的人文关怀和相互尊重,促成国家间的互敬互谅,降低冲突,推动全球的稳定与和平;中庸之道倡导平衡与适度,鼓励在国际对话中避免极端,寻求共识,增进国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集体主义强调共同利益,有助于构建追求共同繁荣的国际环境,增强全球凝聚力。务实精神则鼓励面对事实,关注实际问题,推进切实可行的国际合作和创新方案。这些理念若被全球广泛接受和实践,将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入理解与尊重,引导国际关系向更加平等和真诚的方向发展。
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须处理好三组关系
在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实践过程中,还须同时重视对国际传播的语境化考量,在价值基础上,要厘清中国话语的价值主体性和概念原创性;在内容质量上,要把握中国话语的内容丰富性和表述准确性;在有效途径上,要观照中国话语的主体多元性和渠道拓展性。这三组关系从三个向度出发,共同构建起了一个指导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价值主体性和概念原创性。价值主体性和概念原创性是中国话语在价值基础层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时要处理好的关系。价值主体性关涉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时的价值立场,即国际传播中的中国话语以坚定的中国立场为基础,以符合中国立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强调价值主体性,中国话语可以有效构建起一个积极、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进而有助于打破西方媒体可能存在的偏见和误解,增加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友好感。概念原创性则强调应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须致力于建构和传播根植在中国独特文化和社会实践中的,以反映中国文化主张、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为核心的原创性概念和理论。这种概念与理论的核心价值应坚实地锚定在系统的逻辑性、思辨性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上,而不是一味地从西方“语境化”的理论脉络中找寻依据。进言之,原创概念是国际传播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国际社会重构中国认知的关键途径,它不仅对概念本身的立论根源提出了原创性要求,也对概念所折射出的差异性思维保持着期待。价值主体性和概念原创性相辅相成,原创性概念为中国话语提供了一套独有的视角与框架,使国际社会得以从新的角度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文化价值和国际定位。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就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的范畴,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合作与公正的全球治理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则展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均衡。价值主体性则为这些概念赋予了向前的方向和基本动力,不仅引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也助力于构建基于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的全球对话平台。
内容丰富性与表述准确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述的准确性是中国话语在内容质量上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时须重视的关系。内涵丰富的中国话语对于增强理解与共鸣、提升传播效果以及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其一,内涵丰富的话语可以更全面地传达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帮助国际受众深入理解中国,让中国话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共鸣。其二,丰富的内容更能吸引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受众,提高中国话语的接受度和适应性。其三,面对部分国际舆论的挑战和误解,内涵丰富的中国话语可以更完整、有效地传达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国家形象,展现中国的理性和成熟。如果说内容丰富性关涉的是中国话语内容维度的拓宽与延展,那么表述的准确性就是在内容的编码、组织和结构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严谨性要求。表述准确的话语能够确保中国的政策、立场、文化和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正确理解和尊重,减少因信息偏差导致的误读,避免因此可能产生的外交摩擦或冲突。此外,准确且连贯的信息传递还能够帮助中国树立一个透明、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促进更有效的国际合作与对话。内容丰富性与表达准确性在以中国话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实践中同样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内容丰富的话语是全面展示中国面貌的基础,而表述准确的话语则是丰富内容、抵达预期目标的保障。两者相结合,才真正能够有效提升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主体多元性和渠道拓展性。主体多元性和渠道拓展性是中国话语在有效途径层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时须强调的关系。主体多元性中的主体指中国话语的表达和阐释主体,这与前文价值主体性中的主体立场不同。主体多元性意指在国际传播中表达、阐述中国话语的主体不应局限在某一类群体,而是要呈现出多元并包的结构,这种结构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注入了多元性和灵敏度。一方面,多元性的主体结构允许来自不同领域的阐释主体,如学术界、知名企业、传媒机构、民间组织以及海外受众,共同解读和传播中国话语,强化中国话语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另一方面,主体多元性赋予中国话语更多的风险应对能力,使其可以根据日益复杂的、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进行灵活调整,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渗透力和问题阐释力。渠道拓展性是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异质化的媒介生态促进信息的广泛渗透和受众需求的差异化满足。借助传播渠道的拓展,如数字平台、学术论坛和跨文化对话等,中国话语往往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精准定位和策略性传播,这不仅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而且为中国话语本身提供了自我更新的重要机会,即通过受众的反馈、互动和讨论,中国话语能够持续吸纳新的观点和信息,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迭代更新,从而持续增强国际共鸣和影响力。主体多元性和渠道拓展性在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中形成互补关系。主体多元性确保话语来源的多样,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而渠道拓展性则扩大了话语的传播范围和受众互动范围,提高传播效率。这种相互促进的机制不仅拓展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边界,还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持续演化和对外交流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活力。
中国话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前提和保证,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应立足中国话语,还要注重处理好价值主体性和概念原创性、内容丰富性和表述准确性、主体多元性和渠道拓展性这三组关系,确保中国话语在多种传播语境中进行有效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分别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南京大学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理论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的国家战略性影像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06)阶段性研究成果]